乐评人,资深音乐记者,华语音乐传媒大奖评审,街声StreetVoice达人。 爱音乐的人都不会老,请到微信公众号“豁达音乐时代”(Huodamusic)找我玩!
第一次知道詹森淮的名字,是在基隆港口的星巴克,也是第一次在咖啡馆买indie唱片。如此的跨界行为,本身就很詹森淮,尽管那阵子她还叫詹宇琦。等来她一如既往好听的新歌,技巧成熟了,但骨子里还是有那份最热切的执着,彷如飞蛾扑火。迷惘的时候,我们都会“问着自己在哪里”,但愿属于我们的风景,都别那么轻易凋零。
系统给我自动推送了这一首,STAYCOOL在2015年的用心创作,现在听来仍然觉得温暖。在春天听属于冬天的歌,是有点反季节的,但水逆过后的日子,我们更需要认真以对,用温柔的心去抗衡种种不如意。看到评论里有人在求歌词,其实听不太清楚也不重要,重要的是能Get到他们积极面对逆境的态度,我们总要重新开始。
鬼卞的加入为向来走清新路线的房东的猫,制造了一场关于相遇的“诡辩”。一个爱弹吉他、还有只猫,一个特别嘻哈、只会傻笑,“某种玄机酝酿的心情慢慢不可言喻”,注入了新鲜风格的碰撞,我还挺喜欢这样子唱歌的房东的猫。所有不经意的偶遇,也许全都是故意为之,而人生就是一场接一场的蝴蝶效应,所有巧合营造了这一个你。
回过头听这首的Demo,就像等待咖啡冒泡的生命间隙,不疾不徐,舒服得像泡了一个热水澡。有些东西真是急不来的,总要先等水沸腾煮开,再回落到刚刚好的温度,才适合泡咖啡啊。从膨胀到伸展,从释放到发亮,从咖啡到水饺……也像我们静待“冒泡”的人生,没有什么比什么更重要。放下相机,趁热喝趁热吃,就不要动脑好了。
拥有独立意志的人,总是试图在世上定义一个属于自己的“形状”。偏偏受世俗所限,总有人希望把我们套进所谓的固有成功模式,变成别人的“形状”。对于这种没法解决的莫名愤怒,我在柯泯薰的歌里,找到了出口。“我想要自由,自由的形状呢?我们的自由,自己捏塑着!”但愿在城市的每个角落,我们都能活出自己的“形状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