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日一曲,从日常的编辑推荐中再次精选而出,是街声给每一首好作品的至高激赏与鼓励。
“……或者它(花)的产生是为了贴近你的心哪怕只是短暂的一瞬?……” 没有人能为你解答存在的意义。除了欲望与生存的本能,又有什么在驱动你? 亦或是,我们只是在寻求各种未曾有过的体验? 我们都在自己的海
写在我们成为大人之前的最后一个夏天。
年轮转啊转,终于轮到我们长大了
19:30.厦门市 厦门集美嘉庚体育馆
19:30.北京市 首都体育馆
达人首选,由街声聘请隐于音乐场景中的音乐人、电台DJ、乐评人写下作品的聆听评论或推荐心得,欣赏作品之余不妨一读达人们的观点,或许会启发你对歌曲的不同想像。
The Whisperer是一组成员多元的乐队,成员们来自澳门、台北,虽然环境略有差异,却都带着湿热的南方气质。他们的音乐融合盯鞋风格与梦幻流行,构建出迷幻飘渺的秋日梦境,令人神游。这首歌是他们的第一首录音室单曲,收录在将于五月发布的首张EP中。
华丽的编曲带来浓烈的摩登都市感,为“人生好戏”布置炫丽舞台,宋家耘声线颇有记忆点,清爽的嗓子唱着凝练的歌词,简洁却有棱角,轻松戳破人们脸上的面具。她的嗓音也让人联想到浮世里依然坚持做自己的倔强的朋友们哈哈
结束了一整年的“单曲连载”,集结而成四首歌的EP《迷城漫游》,同名标题曲想要表达的,是这一代年轻人在疫情大环境下的迷失与坚定。如果暂时找不到方向,那就随心所欲到处乱走,或许就会慢慢找到属于自己的核心价值。“明知不可为的就是要为之”,用创作绽放自我、照亮别人,正是郑可强和他的同辈创作者正努力在做的事。
看好NIO!
听着此人唱歌时如此鲜明的华北腔调,再点开资料页发现他竟然来自台北,我颇为惊讶。或许,这又是来自华北平原的万青,无意间在台北盆地播下的一颗种子。邵劝明是来自台大哲学系的新晋创作人,在去年夺下政大金旋奖,从他的作品中的确可以听出一定的潜力与特色,值得持续关注他的未来发展。
阿赖&子晟组成的“树屋町”,初次听到甚至以为是民宿的名字。其实,他们最希望能透过创作,探寻生命的意义,正如《我看着镜子里的我》以合成器、贝斯、吉他幻化而成的自我诘问。歌里那个“不敢有理想”的我,连“做自己”都变成某种奢求,但即使“终究要失败”,只要愿意勇敢跨出一步,我们就能以人为镜,对自己诚实。
- By 不具名街声用户